欢迎来到重庆监控立杆厂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监控立杆 - 无菌操作台使用记录

无菌操作台使用记录

来源:监控立杆 / 时间: 2024-08-16

一、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法的实验原理,准备工作及操作步骤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2.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剂进行无菌检查。3.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4.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5.内容:5. 1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鞋、酒精灯等。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1小时。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半小时。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5.1.4无菌室内应准备好盛有**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5.2仪器、用具: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5.2.2用具的包扎:5.2.2.1移液管在移液管上端管内,松松地塞进少许原棉,然后放入不锈钢**筒内。5.2.2.2试管在管口塞上纱布棉塞。5.2.2.3无菌衣、裤、帽、口罩将洗净的衣裤、帽子、口罩配套后装入布袋,扎紧袋口,再用牛皮纸包好。5.2.2.4***洗涤干净的***及****装配好后,放入垫有纱布的带盖容器内(饭第3页/共7页盒)一层层放好,上面盖上纱布,然后盖上容器的盖子,用牛皮纸包好。5.2.2.5滤器将检验合格后微孔滤膜先有水中浸泡湿润,取出后固定在**过滤器的滤板上,滤板下、滤膜上均用耐高温垫圈垫好,上好滤器。在**前滤器的螺勿拧太紧,滤器上口用8层纱布及牛皮纸包扎,装妥后放入容器内,再将盛滤器的容器盖好盖子,用牛皮纸包扎。5.2.3用具的**:将包扎好的用具,在121±0.5℃蒸汽**柜中**30分钟,物品取出时切勿立即置冷处,以免急速冷却**物品内蒸汽冷凝造成负压,易致染菌,应置温箱或或加温烘干。5.3培养基、试剂:5.3.1一般采用商品干燥培养基,临用时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需注意培养基的pH值应符合规定,否则必须校正后,**使用。使用前,按要求分装**好的**培养基须经30-35℃培养48小时,**培养基须经20-25℃培养72小时,证明无菌生长后方可使用。制备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应半个月内用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指示剂氧化层的颜色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约1/5,否则须经水浴煮沸加热,只限加热一次。5.3.2革兰氏碘液:先用3-5ml蒸馏水溶解2.0g碘化钾,再加入1.0g碘片,搅拌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300ml,摇匀。置密闭棕色瓶中备用。5.3.3结晶紫染色液:将结紫1.0g溶解于20ml95%乙醇中后,与80ml1%草酸铵溶液相混合,静置48小时使用。此液稳定,置密闭的棕色瓶中可储存数月。5.3.4沙黄染色液:将0.2g沙黄溶解于10ml95%乙醇中,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100ml。5.3.5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加水1000ml溶解,分装后于121±0.5℃湿热**30分钟。供作稀释剂用。第4页/共7页5.3.6 75%乙醇量取无水乙醇75ml,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5.3.7 0.1%新洁尔灭:量取5%新洁尔灭20ml,加水稀释至约1000ml,摇匀,即得。5.4培养基灵敏度检查:5.4.1新购的干燥培养基或采用不同牌号原材料的新鲜培养基,其质量均应符合灵敏度检查要求。(1)取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CMCC(B) 28001]的营养琼脂斜面和白色***[Candida albicans CMCC(F)98001]的**培养基琼脂斜面的新鲜培养物,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取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64941]不含琼脂的需气、厌气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用**毛细管将其吸至**离心管内,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菌悬液。然后以10倍系列稀释后,制成1ml中含10-100个菌并计数。(2)取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气、厌气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白色***的**培养基琼脂斜面的新鲜培养物,取接种至霉菌培养基内,20-25℃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10倍稀释,制成1ml中含10-100个菌并计数。将藤黄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释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需气、厌气菌培养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释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12ml的需气、厌气菌培养基3管,白色***的上述(1)或(2)的稀释液各1ml,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培养基3管,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5天并逐日记录结果。结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种后的培养基不得少于2管呈现生长,即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要求。5.4.2配制的培养基应在凉暗处保存,一般不得超过2周,临用前**和霉菌培养基分别经30-35℃和20-25℃培养不少于48小时和72小时,证明无菌生长后方可使用。5.4.3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在试管中装量高度不得少于7Cm,其指示剂氧化层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水浴煮沸10分钟,但只限加热一次。第5页/共7页无菌试验培养时间结束时,指示剂氧化层应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5.5对照用菌液的制备:5.5.1试验用菌种、菌种的复苏、菌种的接种与保存等均应按照“***微生物检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项下操作。5.5.2金**葡萄球菌菌液用接种环取金**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1065.5.3生孢梭菌菌液用接种环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小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106。5.5.4白色***菌液用接种环取白色***[CMCC(F)98001]的**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培养基内,在20-25℃培养24小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105。5.5.5上述制备的菌液,一般当日使用。5.6进入无菌室的操作要点:5.6.1根据试验程序,将用具物品搬入缓冲间,打开紫外光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并使其工作1小时以上。5.6.2操作人员用肥皂水刷洗双手,关闭缓冲间紫外光灯,进入缓冲间内,关闭**层门,用2%来苏尔或0.1%新洁尔灭溶液洗双手,用**毛巾擦干,换上无菌衣、帽、口罩及**鞋。5.6.3关闭无菌室内紫外光灯,进入第二层门并将用具搬至无菌室内,关闭无菌室门。5.6.4凡进入无菌室后不应再外出取物品,因此,在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须计划好,并准备好备用物品。从进入**层门直至无菌室内,随操作人员的进入应喷雾2%来苏尔或0.1%新洁尔灭溶液。5.7检查法:5.7.1无菌检查法包括: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前者适用于非**作用的供试品;后者适用于有**作用的或大容量的供试品。5.7.2操作时,应先用0.1%新洁尔灭浸泡或擦拭容器表面后,以无菌的方法取第6页/共7页内容物。5.7.3凡无菌检查中,均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同法操作,作阴*对照。5.7.4供试品制备:用**镊取出***,在火焰旁将针芯插入针管并安上**,盖为橡皮塞时,用***在已**好的橡皮塞中心位置刺入吸取*液。按规定须稀释或灭活的供试品,可直接或将瓶内供试液抽出至**玻璃容器内进行灭活处理并稀释至规定的体积和浓度;抽取瓶中内容液体时,应将供试品倒置并使**在液面下。5.7.5直接接种法:按规定量取供试品,以无菌操作将该供试品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6管,其中1管接种金**葡萄球菌液1ml,作阳*对照,另接种于**培养基5管。轻轻摇动,使供试品与培养基混合。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培养基管置20-25℃培养7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阳*对照管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7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培养2日,**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5.7.6薄膜过滤法:将微孔滤膜过滤装置、抽滤瓶、排气管与真空泵相连,真空泵可置无菌室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规定的方法处理后,加入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0ml中,混合后,通过装有孔径不大于0.45μm的薄膜过滤器,减压抽干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滤膜3次,每次至少100ml,取出滤膜分成3等份,分别加入上述二种培养基中,按规定温度和时间培养。阳*对照管应根据供试品特*加入相应对照菌液1ml(抗****,以金**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以白色***为对照菌)。阳*对照管**应在培养24-48小时,**应在培养24-72小时有菌生长。5.8结果判断:第7页/共7页当阳*对照管显浑浊并确有菌生长,阴*对照管呈阴*时,可根据观察所得的结果判定:如需气菌、厌气菌及**培养基管均为澄清或虽浑浊但经证明并非有菌生长,均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如需气菌、厌气菌及**培养基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应重新取2倍量供试品,分别依法复试,除阳*对照管外,其他各管均不得有菌生长,否则应判为供试品不合格。6培训6.1培训对象:化验员。6.2培训时间:二小时。7记录记录名称保存部门保存时间无菌检验记录质监科*品有效期后一年 QF-01-007-00无菌检验记录品名:批号:规格:检验日期:年月日培养基名称需气、厌气菌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培养温度30—35℃20—25℃培养时间管号1234512345培养天数及结果1234567结论备注复核人:检验人:

二、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铺好的无菌盘的有效期取决于盘内培养基的成分、存储条件和使用目的等。通常情况下,无菌盘在铺好后应尽快使用,并且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完毕。无菌盘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所以在一定时间后,无菌盘中可能会有**或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盘内培养基的有效期如何,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确保在使用之前检查盘内是否存在任何迹象的污染和不良变化非常重要。在无菌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任何可见的**或霉菌生长,并在使用后立即丢弃未使用的无菌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无菌盘的包装损坏或密封破裂,或者过了有效期,就不再保证其无菌*,建议不要使用,以避免潜在的污染和错误结果。

无菌盘的用途。

无菌盘可用于将复杂样品中的**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在无菌盘上对**进行稀释并培养,可以得到不同密度的**菌液,在菌落形成后进行计数,从而进行**数量的定量。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和其他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的类型,并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在无菌盘上的培养基可以添加不同浓度的***,用于测试**对特定***的敏感*,以确定**对不同***的耐**。

无菌盘可以用来检测食品和饮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例如**、霉菌等。通过采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空气),将其涂布在无菌盘上进行培养,可以了解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用于环境监测和研究。总之,无菌盘在微生物学实验和相关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抄的哦

1实验室安全

1.1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1.2科室安全文档

(a)生物**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标准GB19489-2004。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应用:

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

任**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生物***

1.5.1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水平取决于:

a.处理的传染*物质的本身:

按照传染*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其划分成不同等级。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

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经验积累。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传染*物质的分类

1.5.2.1分类系统

生物**防护:〔见1.2(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程度将其分为4级,**等级Ⅳ*具***。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无致病*,对社区无***。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培养基上包含未鉴定物,因此,妥善处理对各级安全水平都至着重要。

b.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类**相关物质,这种物质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中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医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绝大多数物质属此安全水平,生物**警告应张贴,并且限制接近,应用醒目标语,若是能产生空气传播或飞溅的I,II类物质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台。实验室就提供类似防护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眼镜者,也应提供类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设施,并且临近工作区也应有高压**装置。所有废物和反复使用设备的去污染应有特定的程序。

c.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类**相关物质,具有潜在空气传播*,能引起严重,致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高度危险,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区危险*。所有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的标本必须标以”小心污染”标签,并且同时标于盛放标本容器和申清单。然而作为预防保护还不足够。应对所有血液,体液,分离的人体组织等有普通防护意识,它们都应视作传染源。在此生物安全级,实验室应控制对其接近。凡涉及该类物质都应使用I或II类工作台操作,也可以遵循II级操作注意事项,对所有废物进行去污染处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复使用设备。

d.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4——对个人的危险如生物安全3级,但对社区有高度危险*。这些传染*物质包括:

蜱源*脑炎**

支里半亚-刚果牛血热**

Marburg Virus

艾波拉**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B Virus)

1.6以下预防措施,所有实验工作人员必须遵守:

1.6.1工作服

a.所有实验室成员在工作期间必须始终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

b.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3级物质的标本时,必须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处理标本和培养基时,必须戴手套。

1.6.2洗手池

洗手池须供应洗洁剂和纸巾。

1.6.3洗手

所有工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区必须洗手,并且要先脱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食物,饮水,吸烟,***

食物和饮料不允许带入任何处理标本的房间.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吸烟.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使用***。

1.6.5伤口和擦伤

手上的伤口和擦伤必须覆盖保护物。

1.6.6个人衣物

个人衣物不允许带入实验室,并且必须保存在带锁的柜子里。

1.6.7口吸移液管

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1.7常规预防措施应用于所有血液、体液、组织标本的操作中:

1>无论何时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或其它锐器。

2>使用过的**和一次*切割器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止容器过满盛装。

3>使用过的**不许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打烂的玻璃必须放入坚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垃圾袋。

5>在接触具有潜在*传染*标本培养基、组织,必戴保护*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如果手套有可见的污染,必须先除去污染,再更换。手上有皮炎或伤口的工作人员的需要间接接触传染*物质的人员应戴保护*手套。

6>在处理完标本、结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规定带手套时,应常规洗手。

7>当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体液污染发生时,应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手套再清除污染区。建议用含有效氯10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如果污染区较大用浸有次氯酸钠溶液的湿布覆盖10min去污染,并标示相应的警告,丢弃废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级物理容器。注意飞溅的水滴和流淌会将污染带到主污染区以外。

8>所有在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潜在污染*的物质都需去污染,*好先高压,再做处理。

9>任何可能产生飞溅或气雾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进行。这些操作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混合,超声,收集组织受精卵,以及处理含有浓集的**物质标本。

1.8实验室物质处理

a>黑色塑料袋用来收集未污染或经高压过需处理的废物。

b>废纸屡用来收未污染的废纸,用过的纸巾等。

c>所有可能传染的物质必须高压或焚化。

d>所有丢弃的标本,培养基和实验室废物必须放在专门容器里

e>用白色聚丙烯罐盛装2%新鲜配置次氯酸液,以供工作中丢弃标本,污染吸头,棉拭子临时处理待一天工作结束之后,再经高压处理。

f>**塑料袋用来处理污染的实验室废物。它们应封口再由工人拿去焚烧。

g>带盖,带标签硬质容器用来盛装**的锐器。

1.9实验室传染*物的**

高压

a.所有培养基的传染*物质都要高压,除非准备焚烧的,高压的*大好处是使传染*物质离开实验室可保证安全。

b.用作此目的的高压设备应在医学技师监督下由实验室工人操作。

c.高压设备应定期由医院设备组测试,检修。这些测试包括商业使有的芽胞试纸实验。多个高压设备应有使用记录,并自使用之日起由医学技师连续记录。任何不符都要向安全人员报告。

1.10去污染

去污染剂:

1>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装新鲜配置的含有效氯1000ppm的2%次氯酸溶液,放在多个工作室。

2> 5%的Printol:其50%水溶液用来处理溅在地板和家具上的污染。

3>戊二醛:新鲜配制成一定浓度,主要用于不能使用次氯酸钠的仪器去污染,如离心机等。

4> 75%乙醇:主要用于对清洁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1离心机

1.11.1注意事项:

a>使离心机用的试管应具是厚管或塑料的,离心前应仔细检查是否缺损。

b>离心机需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操作都应能看见离心缸,以便能正确地将离心架放在转子上。

c>离心桶和离心架配对使用,负载后需仔细平衡。

d>为避免脱架和试管内溶液溅出,开始采用低转速,然后逐渐升高。

e>离心机内缸应由高级人员定期检索,内壁必须用戊二醛定期清洁,去污染。

f>在对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3级标本离心时,必须加盖密封,密封盖只有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才能打开。

1.11.2离心时,试管破裂

a>如果正在离心时,发生或怀疑发生试管破裂,电动机应立即断电,并在30min后才能打开离心机盖。

b>如离心后发现破裂,应立刻关闭机盖,保持至少30min。

c>立即通知安全员。

d>戴厚手套,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棉鉴清除破碎玻璃碎片。

e>所有破裂试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和转子必须放在专门**剂中去污染,要求**剂不具腐蚀*,对浸生物安全物质有效。然后,或者浸泡至24小时,或者高压。

f>未破裂,带盖的试管也应放在另一含有**剂的容器中1后,再对其内容物处理。

i>离心缸必须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洁,过夜,再重复擦拭,再用水清洁洗净并干燥。

g>含有生物安全3级物质的密封离心桶必须在密封状态下取出,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打开。如果试管破裂,离心桶密封盖应松松地盖上,对离心桶高压。

1.12破裂和溢出

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应通知安全人员。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应先得到安全人员的建议。

1.12.1**培养基的泄漏

a>用浸有20%次氯酸钠的纸巾覆盖溅洒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覆盖10-15min。

c>戴一次*手套,清扫纸巾和碎片于合适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锐利物体),用一片硬纸板去清扫,不能用刷子或尘掸,除非它们适于高压。手指远离碎玻璃。

d>将碎片和使用后的废物放在实验室废物箱。

e>用常规工作**剂擦拭污染区及其周围可能飞溅区。

1.13泄漏的标本

实验室不泄漏的标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后退还到病房。

1.14紫外线**:培养基,试剂分装和病人血清应存放-70°C和-30°C冰箱。操作存放于-30°C或以下温度冰箱物质,应戴手套,例如当标本从低温冰箱取出或放入时。

1.15生物安全柜(台)

实验室应配备II级生物安全柜。

1.15.1级别

I:基本要求:定向流动保护,要求气流从外流入安全柜,并且远离操作者,指向传染物。经HEPA过滤排后,紧好由导管引向室外,以便清除去污染后的各种蒸汽。

II:基本要求:经过滤气体垂直流向,既保护操作者也要保护工作不受污染。

IIA:70%的过滤气体重新循环至工作区,废气导向室外经HEPA过滤。和内流经式工作区的气流速度平均0.4m/s或略高。

IIB:流进气体流速平均0.5m/s或更好。按照不同型别(IIB1,IIB2,IIB3),气体排出比例从70%到100%。根据工作选择不同型。如有*化学物质和放射线同位素不能再循环至工作区。

III:基本要求:操作者与传染物安全隔离,并且整个操作过程都要提高。安全柜所在的环境也要一定程度隔离,以防手套破裂。

1.15.2生物安全柜的安装

安全柜要发挥某安全防护功能必须注意安装位置,废气应通过管道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如果需购置这类设备应联系CUHK安全办公室,在种类,牌子,样式,安装位置和安装以及与其它设施的相邻关系上获得指导。

1.15.3常规检查和安全操作以及工作区的**

有一份操作规程详尽地叙安全柜的常规使用也应包括安全柜发生意外时应采取的行动。每一个使用者必须阅读规程使后签名。

1.15.4注意:

安全柜应尽可能避免使其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有时因为安全柜的意外,使用者被迫这样做。此时,应张贴注意以警告其它人不得再使用。

1.15.5去污染和再**

由受过训练的人员,配戴个人防护用具,来做污染工作。要求:安全柜在密闭条件下用干燥多聚甲醛蒸汽醺蒸,使用浓度8500ppm。(安全柜的体积应包括外周供应和废气过滤设备。)在温度20-25°c,相对温度不低于60%环境保持4h,甲醛蒸汽,如果允许,可直接抽出室外,若不允**在安全柜内用氨基重碳盐吸收。

因为空气有限的穿透力,在处理潜在传染*物质时*好使用HEPA过滤器,以及高压或焚化后再丢弃。

1.17.5.2再**

这项工作由专门人员进行,去污染后安全柜*能再**定,及过滤器的更换,测试是否有漏气,调试空气流速是否合规定,以及检测过滤器的*能。再**应至少一年做一次,或是装置移动,过滤器维修后。应备有去污染,维修和再**的记录,并且应方便使用者的查阅。

2.实验安全操作程序:

2.1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并对标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2.3实验过程中**禁止吸烟、饮食等,不要以手抚头面部等。

2.4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易产生高**气溶胶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生物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的分离培养、菌种开封、转种、研磨、稀释等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2.5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

2.6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或烧瓶底部,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溶胶。

2.7使用***加样时,用过的**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开***与**,应直接放入锐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

2.8菌株库要设专人管理,并按照**微生物菌*种管理办法执行。2.9进行*菌操作过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菌区以外区域,避免由于粗心扩大污染范围。

2.10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够高压**的必须高压**,不能进行高压**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剂擦洗后再以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

2.11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人员并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备,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进行**处理。

2.12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本,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理。

2.13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供使用。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

3.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操作程序:

3.1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 2小时以上,再经高压**后方可丢弃或焚烧。

3.2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离照射**2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和煮沸洗刷。

3.3实验用的试管、吸管、***,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后取出。

3.4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3.5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有害气体、气溶胶、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3.6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3.7实验室内未经**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

4.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4.1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和医院生物安全办公室,并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禁止未经报告而私自对出事现场给予非规范的处理。

4.2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皮肤表面用**液清洗,伤口以碘酒或酒精**,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3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积大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5%苯酚溶液或70%的酒精,浸泡2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米内)照射2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70%酒精中2小时以上,再次着防护衣进入房间,将污染溢出物和用于清洁的纱布放入可耐受高压的双层塑料袋内并尽快高压。

4.4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封闭空气熏蒸**(乙醛**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空间)。

4.5**医务人员应对事故受害者和**人员进行医学随访。

相关产品